浙江仙居,有“神仙之地”美称。这里盛产一种被誉为仙果的水果---杨梅。仙居因此被称为杨梅之乡。
每年六月底七月初,仙居人最忙。
天猫数据显示,2019年5-6月天猫杨梅同比增长200%,其中,仙居杨梅同比增长90%。杨梅整体售出162万斤其中,仙居杨梅售出68万斤。互联网技术和物流的发展,让仙居的杨梅得以用一种更快的速度抵达终端消费者手里。也因此,杨梅季的仙居人越来越忙。
陈兵荣和他的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位。他们有200亩高山杨梅,六月底七月初上市,预计产量三万斤,全部网络预定,快递运送。
7月初,仙居的雨一直在下。
4日下午,49岁的陈兵荣开着车、熟练地打着方向盘,爬盘山路,途经几处落石和塌方处,他从车窗里探出头,看了看山谷里的暴雨,说:“这样的雨连下两天,我那200亩杨梅就全部完蛋了。”
杨梅怕雨,雨水多了会落地腐烂。梅雨季成熟的杨梅,考验着仙居的速度。
半个小时后,陈兵荣来到板苍上山岭的最高处,这里海拔500米,对于沿海的台州地区来说,算是高地了。他的二百亩杨梅就在这个山顶上。这里地势高,气温低,杨梅要比平地上的成熟晚半个月。这意味着别处杨梅接近尾声时,他的高山杨梅才进入采摘期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采摘的时间差,才让他和他的合作社成员每年有赚钱的盼头。
2011年,陈兵荣承包了这200亩的山地,和伙伴成立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----仙居县板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主要从事杨梅的种植和采摘,兼做土鸡土鸭等养殖。杨梅一般4~5年即可挂果,8年后进入盛果期。今年是他们杨梅的第一次大丰收。
“从开花到结果,今年我们格外用心。尤其授粉时,我们用了一个妙招,让整个果园授粉特别均匀。这个举手可得的小招数,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,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。”说这话时,陈兵荣一脸得意。
今年果多,订单也多。丰收是喜事,也是一件急事。杨梅好吃,果难摘。要在清晨露水太阳出来之前从树上摘下来,然后迅速冷风吹干,送入冷藏室,马上包装,进入运输链。
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新鲜。
过去,梅农们把杨梅采摘下来后,拿到当地的杨梅市场上出售,经销商每天早上来收货,每年销量极不稳定,且辐射面窄。如今, 随着物流技术发展,杨梅采摘后先预冷,再由真空包装,用冰袋保温箱运输,最后,交由快递,一两天内就可送到全国多个城市顾客手里。
今年,为了及时采摘杨梅,陈兵荣特意雇了六名的村民,来帮他摘杨梅。
2019年7月6日凌晨,我跟随采杨梅的队伍上了山。
65岁的潘马妹就是其中一位。晚上九点多,潘马妹和老伴吃完晚饭后收拾洗碗。由于这几天订单多了起来,她要凌晨三点起床,和同伴去摘杨梅。
凌晨三点,潘马妹准时起床,她穿上雨靴,准备出门。她平时都在仙居县城照看外孙女,只有杨梅季的时候回到村子里摘杨梅,大概要摘半个月的时间,每天赚200元。
潘马妹挎着篮子,手拿头灯,关上门准备和同伴上山摘杨梅。潘马妹对于杨梅并不陌生,他们家就有十四棵杨梅树,每年杨梅熟了的时候,也是亲戚朋友相聚的时候,都会聚居到她家来吃杨梅。
潘马妹和两位村民结伴上山摘杨梅,从村子到山上走路大概需要半个小时。他们经过一个岔路口的路灯,灯光拉长了她们的身影。
凌晨三点,潘马妹和其他几个同伴汇合。此时,野草和树枝上挂满了露水,地面湿滑。她们一行六人穿着雨衣,拎着篮子,戴着头灯,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。
三点半,摘杨梅的村民来到山顶杨梅林,此时远山云雾缭绕。
在灯光的照耀下,她们找到枝头的杨梅,将成熟的杨梅摘下来,放进随身带的篮子。
摘杨梅并不局限在某一个区域,有时候一个坡的树摘完了,他们就得转向下一个山坡。当天上午,她们一共翻过了三四到坡。
凌晨四点半,天色渐亮。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,每人都摘了满满一篮杨梅,大约有七八斤重。
天亮后,一位村民一手拎着一满篮走向去另一个坡。“天黑的时候看着杨梅都是黑的,天亮了一看都是红的。”摘杨梅的人说,杨梅金贵,她们要随身提着,还要轻拿轻放。到早上七点钟,她们能摘满两篮子。然后,一手一篮拎下山。
采摘下来的杨梅,到了山下,先冷风吹干,然后进行大小的筛选,分成不同的级别。通常,没有被露水打过的杨梅,口味更醇正。这也是要一大早采摘杨梅的原因。
筛选出来的大杨梅,每个大约有一个乒乓球大小,这样的杨梅一颗可以卖35元钱。
陈兵荣把刚摘的杨梅放到冷库,冷藏两个小时后放冰块打包,用快递发往全国各地,隔日到客户手里,杨梅依然保持新鲜。
当日新鲜杨梅进行包装,然后通过快递发往全国。“现在快递物流及时,支付宝便捷,我们的杨梅卖的也快了。”陈兵荣说。
摘杨梅的队伍基本都是妇女,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,她们辛苦采摘的杨梅在物流系统的支持下,销往全国,让人们第一时间品尝到浙江仙居的味道。天猫数据显示,自5-6月以来,杨梅已销售了162万斤。其中,仙居杨梅售出68万斤。
以上内容由天猫代运营www.viptor.cn转自天下网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