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的夜晚是属于烧烤摊的。
夜色四合,原本沉寂的湛江小巷热闹了起来。烧烤架、帐篷、桌子、酒水逐一登场,在这里,听着生蚝在炭火之上发出的“吱吱”声,就能给忙碌一天的湛江人带来慰藉。
这种湛江独有的味道,李荣把它搬去了缅甸。
李荣今年35岁,是土生土长的湛江人。湛江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,当地人素爱出门闯荡,也造就了无数财富传奇。也正是这些传奇,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。
在他们眼里,战争是危,也是机,李荣一脚踏上了缅甸。
只是缅甸的战争局势,让他的烧烤生意血本无归。索性,李荣放弃了开店,手拿一张城市地图,脚蹬一辆二轮摩托车,在缅甸当起了外卖员。
导航空白、人工派单,夜晚宵禁、经常开战,李荣这类的“异国”配送员,活得者举步维艰。他最终选择了回家。
回到湛江的李荣,依旧是当了一名骑手。不过这次他找回了自己的主场,从普通骑手到被提拔成饿了么区域站长,李荣只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。
这几个月,他也见证了一场下沉市场的外卖争夺战,“最热闹的时候,湛江城里来回穿梭着五六家跑腿公司,但没过多久,不少同行就销声匿迹了。”
以下是李荣的自述,讲述了自己在缅甸和国内当骑手,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,也展现了中缅两国外卖市场的百态。
缅甸的烧烤店
湛江人好吃。
我们这有句话,叫“穷啥不能穷伙食”。这些年,我围着吃了开过不少店,最成功的算是和我表哥合作的一家烧烤店,最远我们开到过湖南。
后来生意不好做了,父母年纪也大了,家里有个20多亩的香蕉园要照看,我就留在家里种香蕉了。
我们这离边界不算太远。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的内战,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十年,炮火之下,缅甸无论什么产业都还不成熟,一直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。我身边挺多朋友,都跑过去碰运气了,我有点心动也有点犹豫。直到2016年的一场台风。把我逼了出去。
台风过境之后,园子里别说香蕉,苗都没了。那时候心里有点绝望了,即使爸妈反对也听不进去,撂下一句“不发财不回国”的狠话,我就跑去缅甸了。
第一站我没敢去离炮火太近的地方,去了比较和平的小勐拉。小勐拉又被称为赌城,那边游客很多,但都是去赌博的,多数人除了在酒店睡觉,就是在赌场赌博,没有人吃烧烤。
李荣开在小勐拉的烧烤店
我在那边开的烧烤店,一个多月大概只卖出去100多块钱。但在缅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无论是个人住宿还是经营店铺,必须一次先把一年份的房租缴清。我亏了7万多,店实在开不下去,只好关门了。
数数兜里还有点钱,我不死心,还想再试一把,就跑到经常打仗的果敢,踩了踩点后,还是决定开自己比较拿手的烧烤店,主打生蚝。
缅甸果敢老街是缅北地区比较发达的城市。这里以赌博业为中心,衍生而出庞大的旅游、购物、度假产业,被称为“缅甸小澳门”,来这里的游客一般都舍得花钱。正是看中这一点,我选择花更多物流费,直接把湛江的生蚝通过国内空运过来。
果然,生蚝烧烤很合游客们的口味,即使定价比国内要贵几十块一打,店里生意还是不错。可我没开心上多久,就来了风声,两边又要开战了,这次不仅在郊外打,还要打到城里,想活命就赶紧撤。
我只好先逃回国避避,等了个把月,那边战火停了,我又摸了过去,一看傻了眼了,店里全空了,投的钱又打了水漂。这一来二去一折腾,以前做生意攒下来的一点积蓄都造完了,我没钱开店又没脸回家,就想在缅甸找个工作。
可是,服务员、赌场里的荷官这些工作需要懂缅甸语,基本都是当地人在干。幸好,之前我的烧烤店上了当地的外卖平台,跟平台负责人有点熟。他看我对果敢城里还算熟悉,就让我在他手下当起了外卖员。
我在缅甸当骑手
在那批外卖员当中,我算是格格不入的。
那边送外卖的,多数是当地人。因为在果敢,不管是哪家的地图,定位都不准,我们送外卖的时候,根本用不了导航,完全得靠自己去熟悉每一条路线。
缅甸果敢老街
刚开始送外卖时,我买了城里的纸质地图,沿街去找商家和客户。如果游客住在酒店,还算比较幸运,但如果住在居民楼里,就只能找附近的标志建筑,然后再打电话让客户指导我怎么走,一单不知道要送多久。
缅甸的外卖平台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。平台接到单了,通过客服人工在地图上圈出用户、商家地址,再把地图图片和订单信息发给我们,接下来就完全要靠外卖员自己去找。
但原始也有原始的好处,就是订单没有规定的配送时间,客户对我们服务也没有评价环节,餐品送到,我的工作就全结束了。
在缅甸,一单配送费还挺高的,10元起送,然后根据距离、餐品数量计算一个最终价格,平均下来大约一单能赚15元左右。如果客户选择到付,就直接付钱给我们,如果是平台上支付,平台会把配送费划给我们,客户出了多少配送费,我们就能拿到多少。
正常一天下来可以跑20单的样子,一个月能跑个七八千元。
当地外卖员收入就更可观了。我不是本地人,没有车,只能每天给平台30元租一辆摩托车,他们当地人基本上都用自己的汽车来送外卖,而且对路线更熟。有些配送费高的订单,一单就能赚百来块。
果敢是有宵禁的。每天晚上8:30之后,早上6:00之前,大家不能出门,但这并不妨害客户对于宵夜的热情。对于我这种外来的外卖员来说,这时候订单再多,也只能干看着。
但他们当地人不一样,他们跟驻地的政府军认识,有订单的时候,这些政府军会派人护送他们。有时候从窗户里看出去,就能看到一队军队,陪着一个外卖员来回过马路送外卖,还挺有意思。
本来觉得在缅甸送送外卖也不错,可战争总能把一切计划都打乱。没送两个月外卖,果敢又打仗了。打完仗的一个月内,这里游客骤减,订单也自然没有了,但我来来回回的路费却是一笔大数目。
最后一趟回来是2017年的平安夜,坐在湛江街边吃着生蚝,看看街上人来人往,街头灯光如昼,我突然觉得自己走不动了。
送外卖是门技术活
去年,我又当起了骑手,这次是在湛江。
原先在缅甸送外卖很简单,什么培训都不用,跨上一辆车,熟悉好路线,你就可以上岗了,去了饿了么之后,我才知道,配送质量有非常多的纬度,精神面貌、配送速度、服务态度等,送外卖也是门技术活。
就像我们跟客户的交流,不仅仅是餐送到的那一瞬间。比如到店了,及时反馈到系统,让客户知道你对订单的上心;到了店后,高峰期难免会有等餐的情况,也不要干等着,可以给店家搭把手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加快出餐效率。
只有我们提供超过顾客预期的服务,他在下次点单的时候,才会想起我,甚至可能会把我们平台推荐给他的朋友。只要一有空,我们会满大街的去转悠,看到有新开的门店,都会主动上前去问,店铺要不要上外卖平台。
骑手们都很害怕的差评,饿了么会有回访,打电话给客人了解情况,是骑手服务做的不到位还是餐品问题,我们自己也可以出具证据,提出申诉。谁如果在路上不小心出了车祸,会有专员全程跟着帮助骑手,包括后续的治疗和理赔。
在饿了么,我们能明显感受到,自己和平台关系更加紧密,不像缅甸,只是接单和派单的关系,不提供任何的额外保障。
今年1月开始,随着饿了么不断进军下沉市场,平台上的单量蹭蹭蹭就上来了,比去年大约已经翻了三倍,团队从10多个人扩充到了30多人。这让我觉得日子很有盼头。
我是个热心肠。如果谁单子不顺跑不过来,只要能帮的我都会接,更别说路上遇到自己兄弟有个擦擦碰碰或者没电了,我看到一定第一个冲上去。有一次有个骑手出了车祸,我接到消息的时候刚洗完澡,一着急,忘记自己只穿了条短裤,就冲出去了,真的有点哭笑不得。
后来,我们这个区域要选站长,兄弟们很挺我,我全票通过成为了站长。成为站长之后,我没有坐在办公室,还是跟他们一起,在一线跑。我觉得只有一直跑在一线,才能及时发现处理问题,我们团队从不把问题拖到周会才解决。
在湛江,最热闹的时候,骑手团队五花八门,像闪送、爱跑腿、UU等不下5家公司,当中不少都来烧了一圈钱,拉了不少商家和骑手入驻,看起来阵势很大,但团队培训、管理断层、后台调度不给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。现在不是已经倒下了,就是还在垂死挣扎。
前几个月,达达来了,再后面肯定还会有新团队进来竞争。湛江这个市场从来不缺对手,但我们底气很足,听说饿了么在好多个三四线城市份额都到了50%。我始终相信,足够专业才能走到最后。
以上内容由天猫代运营www.viptorcn.cn转自天下网商